好文分享:三中全會對生態環境的要求
來源:土行者
剛剛圓滿結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決定》逾2萬字的篇幅,15個部分共60條,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一次總動員、總部署。
歷屆黨的三中全會都承擔著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使命,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往往也是指導中國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一攬子推出15個領域、336項改革舉措,到二十屆三中全會以15個部分、開列60條、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這兩次三中全會的改革部署保持高度的延續性,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
《決定》在第十二部分,用 911個字的篇幅,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
那么,有哪些需要重點關注的新要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有哪些具體舉措?
一、需要重點關注的新要求
1. 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
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就是“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各地區、各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地位、產業布局、自然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容量、環境質量狀況也有不同的特點。
面對這樣的形勢,要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容量,合理設定治理評價標準,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在采取工程措施的同時,也要利用好“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不能一味追求高標準、全覆蓋。
所以,要下功夫把調查研究做實,把論證評估做細,科學制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盡可能精細測算每項治污措施產生的效果,投入多少,預期減排量多少,對環境質量改善貢獻有多少,善于用數字說話和決策。
為此,今年3月,中辦、國辦發布《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今年7月初,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暫行規定》。
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基于生態環境結構、功能、質量等區域特征,充分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區域等三類管控單元。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具體有三點要求:
一要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動長江全流域按管控單元精細化分區管控,加強沿江重化工業水污染防治和環境風險防控,防止重污染企業和項目向長江中上游轉移。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二要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上中下游地區差異化分區管控,優化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和新能源產業布局,促進中下游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三要推進石化化工、鋼鐵、建材等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和清潔生產改造,引導重點行業向環境容量大、市場需求旺盛、市場保障條件好的地區科學布局、有序轉移。
2. 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
在生態環境治理中,不能靠主觀臆斷,而要通過客觀分析和評價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中的污染指標及相關組分信息,從而掌握這一地區的環境污染特征,以及產業和能源結構特征等客觀規律,然后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才能事半功倍。
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要以科學務實的態度,搞清楚本地區生態環境問題背后的深層次根源,把治理對象的重點放在工業、能源、交通運輸等人為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上,而不是自然因素帶來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治標和治本相結合的措施,推動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例如,大氣顆粒物組分中,硝酸鹽濃度上升說明機動車及工業爐窯排放污染增加,硫酸鹽濃度上升說明燃煤排放污染增加,鉀離子濃度上升說明秸稈等生物質燃燒污染增加。
揮發性有機物組分中,苯系物含量較高說明一些行業傳統有機溶劑使用排放比較突出,烯烴類物質含量較高說明石油化工、機動車排放等比較突出,醛類物質含量較高說明柴油車、有機化工排放等比較突出。
水污染主要指標中,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反映的是工業排放、生產生活、畜禽養殖等有機污染程度,總磷現階段更多地反映出農業農村面源排放情況。
所以,要強化系統思維,善于從監測、溯源結果中分析推斷污染排放源構成特征及貢獻量變化,算準算細環境治理的數字賬、技術賬來對癥下藥,從而提升治污成效。
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三個具體舉措
《決定》對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出了“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決定》提出了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等三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這三個具體舉措,是完成黨的二十大部署的“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四大任務,以及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的“六項重大任務”的體制機制保障。
1. 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
一是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完善國家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切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防線。
二是建立健全覆蓋全域全類型、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資產保值增值等責任考核監督制度。
三是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組織編纂生態環境法典,為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提供法治保障。
2.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一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建設,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落實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體系,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
二是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
三是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資源費改稅,推進生態綜合補償,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3. 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一是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健全碳市場交易等制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不斷完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體系,積極應對貿易數字化、綠色化趨勢。
二是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支持企業用綠色技術等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三是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為美麗中國建設等重大戰略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加快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堅定不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闖難關,將三中全會的部署轉化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強大力量,推動生態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前進。
來源:土行者